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服务
【摘 要】 马克思哲学中矛盾观及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主体框架与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中也有关于矛盾的观点与论述。了解两者关于矛盾的主要观点及其相互关联与不同之处,探讨它们对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中国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825
摘要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给环境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需要有多种环境保护治理模式。美国四代环境法均是在原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不足以应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时而产生和发展的。与前三代环境法相比较,美国第四代环境法提倡的“一体化多模式”环境治理将摒弃碎片化和单一化(或一刀切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714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规范性文件已经成为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诉讼法》的修改确立了对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制度”,使得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司法审查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ldquo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700
〔摘要〕 在当前美国政治中,“政治极化”日渐成为高频词汇,突出地表现为政党的极化、国会的分化、公共政策的分歧,以及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政治极化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的运转,但亦与政治僵局、政策震荡和社会分裂紧密相关,易于异化公共政治的应然目标,导致政治焦点的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824
摘 要: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外人士意见,我国政党协商制度由此肇始。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谈判、旧政协会议等场合进行协商,政党协商制度进一步酝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机制逐渐固定,政党协商制度得以初建。改革开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296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0.01.002 医疗领域历来是纠纷多发之地。仅2018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共计7461件,进入二审程序的有3618件,经过再审程序的案件有1170件,此外,执行程序的案件有557件,其他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536
摘要: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将马克思对宗教的理论态度定位为科学的无神论,但不能将其“科学”视为自然科学或数学意义上的科学,而应把握为超越科学的真理性维度。因为在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中蕴含着理性对于知性、辩证法对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717
摘要 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一种司法权力,在法律规定并不特别明确、当前市场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多数法官难以果断适用《企业破产法>第87条规定的“强裁”规则。强裁规则的设置对于尽力挽救濒死企业、避免债权人和出资人谈判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582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91 一、习近平调查研究方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最早提出社会调查的思想,但是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创立无产阶级理论而工作,先后创作出了对后世影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2324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37 在历次立法和修法中,夫妻债务问题都是立法者关注的重点,如何分配夫妻之间对外财产清偿责任更是引起社会广泛讨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举债形式更为多样,夫妻间的独立意识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139
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是决定法规草案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法规草案的起草方式主要有人大主导起草、依托政府相关部门起草和委托第三方起草三种。相比较而言,近年来,由于各设区的市刚刚行使地方立法权时间不久,地方立法经验不足,采用委托第三方起草的方式比较常见。在采取委托方式起草过程中,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800
摘 要: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实务中特殊侵权向一般侵权逃匿的做法屡见不鲜,亟待厘清环境管制标准和损害之间的关系。侵权责任的成立可以损害的满足度为切入点,借助动态系统论在过错程度之间形成弹性化的评价体系。当受保护法益为绝对权时,按照特殊侵权处理,证明排污行为与损害之
所属栏目:政法论文 时间:2021-06-26 14:47:19 阅读:1638